烧烫伤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,夏季是烧烫伤的高发季节,因为穿着衣服少且薄,暴露在外的皮肤多,一旦发生意外,缺少衣物保护的皮肤也会更加容易被烧烫伤。烧烫伤后自救是否及时、处置是否正确,对以后的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影响。很多烫伤初期的患者若能掌握恰当的冲洗方法,不仅能够减轻伤害的程度,而且可降低皮肤留下疤痕的可能性。
烧烫伤后,第一步别做错
正确做法是记住五字口诀: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。
1.为什么要冲?
烫伤以后为什么要冲?怎么冲?不能冲怎么办呢?
众所周知,冲冷水是为了降温,避免热力对皮肤组织的进一步损伤。但是冲洗还有一个作用:冷水可以稳定皮肤里的肥大细胞,控制组胺的释放,减轻肿胀和疼痛。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减轻水疱的程度、消肿和镇痛。受伤以后往往会感觉疼痛难忍,肿胀是其主要原因。
所以,冲水并不是说冲到伤口摸上去凉凉的,就可以了。而是要冲一段时间,才能保证消肿的效果。
2.何时冲?怎么冲?
开始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。最好是刚受伤后的几秒钟就开始冲洗。可能有人会问,“刚烫伤很容易慌了神,等到想到要冲洗的时候,已经过去好久了,还需要冲吗?”——答案是“需要的”。6小时以内的冲洗对减轻伤情都有效果。甚至有研究表明:即使是受伤24小时以后,冷水冲洗依然对伤口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。
那该用什么水冲呢?有人会想着是不是需要用消毒水、蒸馏水,甚至酒精?其实,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就可以了,温度十几度即可,如果天气太寒冷或者太炎热,可以采取浸泡的方法,为何不首选浸泡呢?浸泡比冲洗要方便得多。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浸泡,肢体会加热盆里的水,会使水温慢慢接近皮肤温度,降温的效果就会变差。
再说说该冲什么地方?应该冲洗伤口的部位。但是确实有些朋友会觉得伤口已经皮肤破损了,再冲洗会不会引起感染。其实是不会的,自来水里含有的细菌量很低,很多时候,伤口见水会感染,是因为痂皮浸湿以后,痂皮里的细菌会更容易滋生,并不是水源本身把细菌带到了创面上。刚烫伤的时候,没有痂皮形成,所以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是很安全的。
3.冲多久?
建议进行15至30分钟的冲洗,通常情况下,20分钟的冲洗时间较为适宜。同时,根据受伤程度的不同,冲洗应持续至不再感到疼痛为止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应尽可能延长冲洗时间。研究显示,即便连续冲洗一小时之后,继续冲洗仍对伤口有益。
4.冲不了怎么办?
在某些情况下,身体的某些部位难以进行冲洗,例如面部、颈部和躯干;而其他部位如大腿和上臂的冲洗则相对较为困难。
若遇到环境条件限制,例如在旅途中、乘坐高铁或飞机时,以及在照顾不配合冲洗的儿童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时,无法进行常规冲洗。在这些情况下,推荐采取浸泡,若浸泡不可行,则建议使用冷毛巾进行湿敷,即冷敷。
浸泡请将水温调节到15℃左右,也就是凉凉的感觉就好。太热了没效果,太冷了会冻伤。每过几分钟调节一下温度,可以往盆里加冰块或者冷水,要是能完全更换一下水就最好了。用毛巾冷敷也是同理,需要经常更换一下,保证比较低的温度。
5.可以用冰敷吗?
所有的指南上都明确禁止冰敷,因为温度太低,冰敷会使局部感觉麻木,血管剧烈收缩,进而引起冻伤,自己还没有痛的感觉,这是十分危险的。实验室的结果表明:使用冰敷还不如不敷。
如果必须使用冰块,可以试着把冰块放进装有袋子的水里使用来降低水温。如果真的很希望使用冰块来冷敷,一定要在外面包上毛巾,防止温度过低,并且每隔几分钟触碰一下皮肤,避免感觉麻木。
冲洗时的特殊注意事项
冲洗面积太大容易引起低体温、低血压,特别是老人和孩子,很容易发生休克。建议冲洗面积小于10%的体表总面积,也就是差不多一只胳膊的面积。
遇到强酸等化学物质灼伤,要先将化学物质擦去,再冲洗。因为直接冲洗,会引起局部化学反应,或者将这些腐蚀性的物质冲到身体的其他部位。
预约诊疗
✦
✦
✦
撰稿: 马利双
👇👇👇 点击进入公众号,查看历史文章~